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一场战斗,双方几万人在山地丛林中集体放下枪支,拼刺刀近身厮杀,持续整整三个小时,而且几乎没有活口。
这是真实发生在1943年中国宜昌石牌镇的一场战斗。
这场号称“史上最惨烈的白刃战”,是一场靠意志、靠地形、靠指挥、靠人命打出来的硬仗。
谁拿下石牌,谁就有资格谈条件石牌在哪?很多人可能要打开地图才能找到这个湖北宜昌下辖的古镇。
但在1943年,这个小镇的名字却成了整个抗日战场的焦点。因为它不仅是长江航道的咽喉所在,更是重庆的门锁。谁掌控石牌,谁就能决定国民政府下一步是谈判还是抵抗。
这一年,日本在中国战场已陷入战略僵局。
全面战争打了六年,物资吃紧、兵力分散,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节节推进的背景下,日军迫切需要在中国打开突破口。
展开剩余84%于是,日本第十一军司令横山勇制定了“鄂西作战”计划,目标直指石牌。
这是两个王牌师团加上空军支援的全面进攻。
日军想要从宜昌一路向西,打通长江航道,直逼重庆,让国民政府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。而国民政府这边也不是坐以待毙。
蒋介石亲自下令,命第六战区司令陈诚坐镇湖北,调来了号称“铁师”的第11师主防石牌。
为什么是第11师?因为这支部队在此前的多场战役中表现出色,战斗力强,执行力高。
师长胡琏更是出了名的能打能拼,他知道这一仗不能输,也输不起。于是他没有选择硬拼正面,而是利用石牌复杂的山地地形,在南部山区布下了天网,主力部队隐藏山中,准备围歼深入的日军。
对很多人来说,提到国民党军队,印象常常是“不堪一击”、“战场常败将军”。但这场石牌保卫战,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。
从5月25日开始,日军的攻势逐步升级。他们靠着空中优势,动用几百架次飞机对石牌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,试图“先炸垮、再进攻”。
第11师的阵地几乎天天在火海中燃烧,伤亡极为惨重。但胡琏没有退,他把师部转移到殷家坪的白石岩,并放出狠话:石牌若失,我将马革裹尸于此地!
此时,陈诚也打来电话,问胡琏:“你有把握守住石牌吗?”胡琏的回答是:“成功虽无把握,成仁确有决心。”
除了地面战,第11师也不是孤军奋战。空军和海军在这场战斗中都发挥了作用。
国民党空军在5月29日轰炸了宜昌的日军机场,炸死伤30余人,毁敌机5架;30日,又击落日机6架。这对士气低落的守军是极大鼓舞。
更让日军头痛的是,国军海军不断在长江布设水雷,阻止敌舰靠岸支援。对日军来说,这场仗从拿下石牌变成了怎么活着离开石牌。
三小时白刃战1943年5月30日傍晚,石牌,在连续多日的轰炸和地面作战后,战斗进入最血腥的阶段。
由于地形复杂、供给困难、火力受限,日军决定展开他们最擅长的白刃战。他们分批次突入第11师的阵地,试图用刺刀和短兵器解决战斗。
对日军来说,这是一种荣耀,也是杀招。他们深信拼刺刀,日本兵天下无敌。但这一次,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对手。
胡琏下令:全部收枪,准备拼刺刀!于是,在石牌崎岖的山岭上,万余名中国官兵和8000名日军展开了近身肉搏。
子弹被卸下,枪口被封死,刀刀见血,拳拳到肉。
这场持续三个小时的石牌要塞白刃战中,我军伤亡约1500人,但击毙日军超过2000人,彻底击溃了日军的“拼刺刀”战术。等到整个石牌保卫战全部战场结束,日军伤亡已经超过两万五千余人。
更重要的是,在这场没有退路、没有借口、没有后援的战斗中,中国军队拼下了一个“无枪之胜”。
这场白刃战的惨烈程度,连当年在场的老兵都不愿回忆。
不是因为害怕,而是因为太过真实。没有人能在满地尸体、鲜血四溅的战场上保持理智。真正支撑这些士兵的是一句话:“石牌不能丢。”
5月31日凌晨,枪炮声突然停止了。日军正面进攻损失惨重,侧翼又被中国军队包抄,士气全失,只能仓皇撤退。
石牌保住了。重庆安全了。
鄂西会战的胜利基础就此奠定。胡琏下令,在八斗坊焚烧了2000多具日军尸体,战场一片焦土。
石牌保卫战之后,包括《大公报》、《中央日报》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这场胜利,多位外国记者现场采访,把这场血战送上了国际舞台。
战后,宜昌建起了“石牌抗战纪念碑”。但比纪念碑更重要的,是这段历史被记住。
除了广为人知的石牌战役,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还曾多次展开惨烈的白刃战。
在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中,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设伏于平型关一带,对日军运输队发起突袭。
由于伏击地点狭窄,交战距离极近,双方爆发了激烈的肉搏战,八路军士兵利用刺刀、大刀和手榴弹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斗。这场战斗不仅打破了日军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也极大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。
另一场著名的白刃战发生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。这是一场城市巷战,战斗环境极为复杂,狭窄的街巷和废墟使得双方不得不贴身作战。
在守卫台儿庄的中国军队中,有许多士兵在弹药耗尽后,直接与日军展开刺刀肉搏,甚至赤手空拳搏斗。在一些据点争夺中,双方为争夺一栋楼、一堵墙,反复拉锯,血战数昼夜。
又比如在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,解放军士兵在数倍于己的敌军炮火下坚守阵地,面对敌人多次冲锋,展开一波又一波的白刃接战,以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