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们,当代互联网上最魔幻的喜剧,不是开心麻花,也不是德云社,而是明星家庭的育儿动态评论区。
你总能在这里看到一场关于“成功学”与“躺平学”的大型辩论,一场混合着柠檬精酸味、老母亲焦虑和吃瓜群众咸味的赛博奇观。
最近,叶一茜女士又为这场大戏贡献了新素材,她发了女儿森碟练网球的日常。
场面一度非常温馨,母慈女孝,岁月静好。
叶一茜在场边默默捡球,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主管;森碟在场上挥汗如雨,身姿矫健,元气满满,像一个从日漫里走出来的运动少女。
评论区也是一片祥和,夸女儿漂亮的,夸妈妈用心的,夸运动穿搭好看的,其乐融融,仿佛一个大型夸夸群现场。
但只要你稍微把这个事儿盘一下,你就会发现,这温馨的家庭日常背后,其实是一套逻辑无比清晰,执行力爆表,让所有海淀妈妈看了都得高呼“学到了”的现代精英教育商业计划书。
而森碟,就是这个计划最成功的项目展示品。
这事的第一个魔幻点,在于“十年网球,细皮嫩肉”。
原报道里有个细节,说森碟虽然练了十年网球,但皮肤依旧“白皙细腻”。
这话听着是夸奖,但放在“网球”这个定语后面,就显得非常灵性。
(写到这里我蚌埠住了)
真正的职业体育,是一条不归路,是风吹日晒,是伤病缠身是拿青春赌一个不确定的明天。
为了佐证这一点,网友们非常懂事地扒出了森碟和职业选手郑钦文的合照。
照片里,郑钦文比森碟高了快半个头,一身古铜色的皮肤,那是世界各地赛场上的太阳留下的勋章,是拿命换来的KPI。
而森碟,白白净净,笑容甜美,更像是来参加品牌活动的嘉宾,或者说,是来视察自家产业的大小姐。
一边是炼狱,一边是人间。
这个对比残酷吗?
一点也不。
因为它精准地揭示了森碟网球之路的核心定位:这不是职业竞技,这是一场长达十年的、由奥运冠军家庭做天使轮投资的、以“素质教育”为名的、顶级个人IP养成项目。
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精密计算的家庭教育战略。
你看,普通家庭的孩子学个特长,那叫兴趣爱好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常态,能坚持下来就谢天谢地了。
而森碟的网球,从7岁开始,每天两小时,寒暑假无休,坚持了整整十年。
这是什么?
这不是兴趣,这是上班,这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履历表“刷副本”,打装备。
叶一茜和田亮的身份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他们不是在“陪练”,他们是这个项目的“产品经理”和“项目总监”。
叶一茜负责捡球和拍摄,这不叫母爱,这叫“跟进项目进度,并同步更新项目宣传物料”。
田亮提供奥运冠军的运动基因和指导资源,这不叫父爱,这叫“核心技术支持与行业资源导入”。
他们非常清楚,以森碟的性格和现有条件,硬冲职业网坛,那不叫追梦,那叫拿自己的满级SSR号去新开的服务器里跟一群氪金大佬拼命,性价比极低。
职业体育的残酷性在于,它是一个金字塔尖的游戏,天赋、努力、运气、伤病,任何一个环节出错,就满盘皆输。
田亮作为曾经站在塔尖的人,比任何人都懂这其中的血和泪。
所以,他们的选择无比明智:我们不玩职业赛道,我们玩教育赛道。
网球,在这个战略里,不是目的,是工具。
它的作用不是拿来换WTA排名和四大满贯奖杯的,而是拿来敲开世界名校大门的“金钥匙”。
你想想,一个“奥运冠军之女”、“前国民闺女”、“坚持十年网球训练的元气少女”,这个标签组合起来,在任何一所藤校的招生官面前,都是一份闪闪发光的简历。
它展示了你的家庭背景、你的毅力、你的运动能力、你的公众形象,每一项都是顶级的加分项。
一套下来,主打一个降维打击,就很离谱。
所以,森碟需不需要像郑钦文那样把自己晒成炭,练出一身腱子肉?
完全不需要。
她需要做的,是“看起来”很专业,能打出漂亮的回球,拍出好看的训练照,维持住“运动少女”的完美人设。
她的皮肤白皙,恰恰是这个项目成功的证明——说明训练强度被控制在了一个“有益身心健康但又不至于过度损耗”的完美区间内。
这是一种奢侈的“爱好者”状态,一种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“体面”。
这事的第二个魔幻点,在于大众对“育儿”这件事的理解,已经被资本和精英阶层重新定义了。
你看叶一茜在访谈里说的,不让森碟走职业,是因为“太苦了”,而且森碟性格“佛系”。
这话术,翻译过来就是:
“我们有更好的选择,为什么要选那条最难的路?”
这是一种典型的精英阶层思维:人生的本质不是拼命,是选择。是用手里的资源,去撬动一个最优解。
普通人为什么觉得苦是人生的常态?因为没得选。
而田亮夫妇,用十年的规划,给了女儿一个既有光环、又不用太苦的选择。
网球这个技能,进可作为申请名校的敲门砖,退可作为混迹上流社交圈的入场券,还能顺便接接运动品牌代言,在商业上形成完美闭环。
这哪里是养女儿,这分明是在运营一家潜力无限的初创公司。
从《爸爸去哪儿》完成原始粉丝积累,到如今通过网球少女IP实现品牌升级和价值变现,每一步都踩在点上。
评论区的父母们纷纷表示赞同,说“这才是科学的育儿观”、“尊重孩子的选择”。
大家都被这种温情脉脉的叙事感动了。
但很少有人去想,这种“科学育儿”的背后,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资源壁垒。
是随时可以包下的室内网球场,是顶级的教练团队,是身为奥运冠军的父亲提供的专业视角,是母亲作为明星能够带来的媒体曝光度。
这些资源,堆砌起来的,才是一个“佛系”的资格。
说白了,人家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卷进职业体育的绞肉机里,人家玩的是资源咖的通关游戏啊朋友们!
所以,我们看森碟的成长故事,到底在看什么?
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童星成长记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、关于“如何利用已有资源实现阶级跃升或巩固”的教学案例。
它告诉我们,当你有足够多的选择权时,你可以把“努力”包装成“热爱”,把“功利”包装成“成长”,把一个精心策划的商业项目,包装成一个岁月静好的家庭故事。
这操作,实在是太漂亮了。
以至于你明知道这背后全是商业逻辑和理性计算,但你看着森碟那张青春洋溢的脸,你还是会觉得,真好。
或许,这就是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。
它用一种最柔软、最无害的方式,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参差。
然后让我们在点赞和祝福中,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切。
就很艺术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