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只讲一个字,即“工”部的“巨”字。“巨”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》中。但我们要记住,《说文解字》没有“矩”字,“巨”实际上就是“规矩”的“矩”。
巨。读音有两个:
(一)jù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巨,规巨也。从工,象手持之。榘,巨或从木,矢,矢者,其中正也。”象形字。本义是规矩,木工的方尺。
图片
旧式的木工方尺
我们来看巨的字形演变:
图片
巨的字形演变
最初的“巨”,是合体象形字。见西周金文,像一人分腿站立,一手握着工形器具。工形器具是矩,画直角用的曲尺。“巨”的早期合体象形字在西周已开台渐变,先是在像人的“大”形顶部添一横饰横而成“夫”形,之后,“夫”形与像矩的“工”形分离,而人的手指形却脱离臂商用,附着到“工”形竖笔的旁侧,呈半弧形。西周中期,已经有一截去“夫”形而只保留原字主要特征的简化形式“巨”形。东周及秦汉以下都继承了这一简化形式。直至现代汉语,一直保留此字形。
其中的“矢”,是人形的讹变,许慎理解为“中正”,与字义有关,但却不符合字形演变过程实际。
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:“工象榘形,为最初文,自借为职工、百工之工,乃加画人形以持之……后所加之人形变为夫,变为矢,流而为矩,省而为巨。后巨又借为巨细之巨,矩复加木旁作榘,而工与巨后因歧而变其音,于是人莫知其朔矣。”
“巨”的初文就是矩。其本义即规矩,就是木工的方尺。邵瑛《群经正字》:“巨,今经典多作矩,正字当作巨。”
图片
现代的钢制曲尺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成功之术,必有巨矱。”赵守正注:“巨矱,规矩。”成功的方法,一定有规可循。
本义之外,巨的用法还有:
(1)大。《方言》卷一:“巨,大也。齐宋之间曰巨。”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之三十三:“北溟有巨鱼,身长数千里。”
图片
北溟有巨鱼,身长数千里
(2)最;极。曹植《辩道论》:“言不尽于此,颇难悉载,故粗举其巨怪者。”所说的不止这些,实在难以全部写下来,所以粗略举出其中一些最怪异的。
(3)通“距”。矩离。《墨子·备高临》:“守为台城,以临羊黔,左右出巨,各二十尺。”孙诒让《墨子间诂》:“巨,当为距之假字。”守城的一方只要在城头上继续加高做所谓“台城”,依然对羊黔保持居高临下之势,台城左右用大木编连起来,两旁各横出距离二十尺。
(4)通“讵”。相当于“岂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豫部》:“巨,发声之词,字亦作讵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沛公不先破关中兵,公巨能入乎?”沛公如果不先打败关中秦军,您怎能够如此顺利到达关中吗?
此外,巨还是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五》:“巨氏,汉有荆州刺史巨武,望出平昌。”
(二)qú。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未央。《集韵·鱼韵》:“巨,未央也。”
巨的小篆写法如图:
图片
巨的小篆写法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知名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